《鸟啼》教案

时间:2025-04-17 20:20:21
《鸟啼》教案

《鸟啼》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啼》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啼》教案1

主备人:张明亮

一、知识链接

(一)关于写鸟啼的诗词名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二)关于作者

劳伦斯(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二、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⑴田凫 (2)椋鸟 (3)老饕 (4)斑鸠 (5)苍穹 (6)萌发 (7)潺潺而行 (8)闪烁 ⑼蛰伏 (10)摇曳 (11)骇人 (12)隐遁 (13)窒息 (14)蝙蝠 (15)攫 ⒃炽烈 (17)残骸 (18)昊天

【自主学习】

1、作者是如何写鸟啼的?鸟啼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描写鸟啼的句子。

2、作者把鸟啼安排在怎样的环境中?安排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3、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

理解:

②"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

理解:

③"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理解:

④"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

理解:

【合作探究】

1、由鸟啼带给我们的启示,劳伦斯有什么样思考?

2、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

3、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使生命高贵?能举出例子吗?

示例:(教师用)

①丛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②魏青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③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④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⑤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⑥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4、为了让我们的生命高贵起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让我们的灵魂高贵起来。尊严、慈悲、真诚、善良、勇敢、顽强、奉献等等美好的品质都能让我们的灵魂高贵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高贵起来。

【教学反馈】

《鸟啼》课堂教学实录

引入:《春晓》《枫桥夜泊》……

板书:鸟啼 劳伦斯 〔书写一般〕

问:作者是谁?让学生读注解 〔引导利用注解,很好只是课文注解非常简短,教师还须拓展〕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课内朗读全文,很好,但是很费时间所以,学习语文,必须早读〕

问:鸟啼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鸟啼的声音,显得有些吃力,微弱……缓慢……笨拙(zhuo,强调第二声,好)

要求朗读:“午后,太阳露出来几星光亮……”〔如此朗读,很好不时正音,好〕

问:哪些词语应该要念重音?〔能以此要求,很好此乃须掌握的语文素养〕

学生回答:“抛”,穿透力〔教师不时提醒对于学习写作的意义,好〕

学生回答:“浮”,轻快明朗〔须注意,此文乃翻译而来,如此体悟,一半为翻译家的功劳〕

要求女声朗读:“当大地还散落着……”〔选择女声朗读,有了变化,很好如此逐段而下,总体感觉,教师讲得太多,语言太密集〕

学生集体朗读:“它活泼,像泉水……”

教师范读此段,板书:鸟儿的啼鸣

要求一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教师正音

问:为什么要先写“血衣”?

学生回答:先抑后扬 教师不顾,却板书:反衬〔很是不妥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况且学生的回答是很有道理的〕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鸟啼?

学生回答:自身的'经历,使作者产生共鸣〔教师未能分析,此时只是解读了五节,便要求分析文章主旨,似乎过早其实,此文主旨并非艰深〕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大声讨论 〔好〕

要求回答,学生寂然,教师说,“你们都不响,只得点名,不得已的招数”遂点名

学生回答:“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

要求朗读“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

问:还有没有?

学生回答:“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

要求朗读:“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

问:文章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地方?

学生回答:“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学生找到的都是抒情的语句〕

以“死”对“生”,什么手法?学生回答:“对比”,教师不顾,板书:象征

问:还有没有?

学生回答:……

教师:生的冲动不可遏制 板书:生命 ……此处隐藏23675个字……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6)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作了什么样的思考?也就是说,作者最终是通过鸟啼来说明他的生死观,那作者是怎么的生死观呢?(总结一下,第六小组代表,其余同学补充完善,教师指导) (关于生死的问题集中在12至15节里)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7)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这篇文章读起来却不是很抽象,这与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关,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自主探究,自由讨论,第七小组代表回答,其余同学补充完善,教师指导)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将鸟人格化,将自然人格化,让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对话。另外,还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严冬的鸟尸与暖春的鸟啼形成鲜明的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借此启示人们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

(8)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交流讨论,各小组代表回答)

① 学生举例:(战胜死亡,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奇迹的事例都行。)

如:植物中的草,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创造生命的奇迹;

动物中的蚂蚁,在火海中惨烈地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壮;

人物中的史铁生,在厄运中艰难地奋进,用笔敲开写作的大门。

②教师体会:说说自己的例子:在20xx年春天,我在街上花2块钱买了两棵花,当时开着非常漂亮的花,随着天气的变冷,花和叶子相继脱落,光秃秃的,了无生机,心想:来年再买两棵栽里面,之后,两盆花便被我放到了门后的角落里。又一个春天来了,我拿出花盆准备买花栽花,却再不经意间发现了上面的绿色,我一阵惊喜:它们没死,他们又活啦。我突然之间对它们升起敬意:多么顽强的生命啊,从此,对它们不仅仅是喜爱又多了一层敬意。它们就是放在我办公桌上的那两盆花。它们也一直激励着我去珍爱生命,笑对困难,积极乐观的生活。

《鸟啼》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2、 能够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中的鸟啼,与优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在外国文学中,鸟如何歌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3、重点词语:田凫( ) 跌宕( ) 慰藉( ) 攫( )住

海蜇( ) 蛰( )伏

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2、3、4、5节).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1节)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7—15节,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6、再读全文,理清本文思路;

聆听---思考---礼赞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6、总结课文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高贵的,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拿出行动来维护我们生命的高贵。从今天起,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快乐的笑语,充满欢畅的鸟啼。让我们倾耳细听窗外那只画眉鸟的低鸣,倾听鸟啼,让《鸟啼》,带给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布置:完成《 课时作业》上的练习题。

《《鸟啼》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