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6 08:51:06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1

在两个月的工作时间里,参加了一次县优质课评比,我把它当作一次公开课。本次优质课评比,我选择《落日的幻觉》。教授这篇课文,开启了我第一次对说明文教学的思考,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反思:

◆语文素养和考试,在纠结中前行?

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唐老师一直跟我谈这个问题,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但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感受却很不一样。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求取两者的平衡。慢慢地,我认识到:

1、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更不应该分开来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是既能给学生好的成绩,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

2、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之所以会那么纠结,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程的建设的不够完善有关。

当我认清这两个问题后,内心的纠结也就慢慢淡去了。这是工作半个学期,一直萦绕我心中的一个主题。有了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大方向的把握,才有了下面种种。

◆说明文教学学生需要学什么?我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想法:

说明文作为一种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其文体的教学价值。这点希望学生关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区别,关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之于第1点的思考,于是有了“说明文是怎样进行说明的”这个具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就有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赏析等教学内容。说明文行文思路的严谨,具体表现为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目的:将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白,以便人们读懂了解,普及科技知识。稍许权衡了以上几点内容之后,我觉得《落日的幻觉》可能适合在说明顺序和说明目的这一角度上选择教学内容。于是,试图以这篇文章作为“写作内容选择和写作顺序安排与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有关”的例文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的过程,关注什么?我的基本想法:

1、清楚明确地表现教学目标:我要教什么?“教学内容有了”和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教学目标”是再一次对自己要教什么进行梳理的过程,是对教师思维的又一次挑战。这次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几经纠结,但力求在目标中表达清楚我的教学内容。

2、简明而多层次地呈现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置务求简明(一是环节要少,二是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要明确),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三个板块:板块一:检测预习;版块二:研习课文,学习新知;板块三:巩固与运用。三个板块在顺序的排列上也符合学生的接受新知识的规律,也较为合理。

3、明确而有效的作业更进。因为时间仓促,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需要教师重新设计,因此并未在课堂呈现。

◆教学实践过程,我缺少什么?

我的反思:

1、核心问题:怎么接好学生抛过来的.“球”?所谓“球”,是学生对教师“抛”出去的问题的回应。也许是因为新老师,我很早就发现自己在接学生“球”的时候,“平均”水平不够,时好时坏(放松时,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锐,可以较好接“球”),综合实力不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很精彩,我没有预料到学生这么快就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因此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接“球”。当然,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我也没有意识到,从而错过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契机。总体感觉:优秀的学生,不够优秀的老师。

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在执教时,缺少“第三只眼睛”看课堂的能力,对于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的学习节奏,教师都缺少一种课堂的敏锐感。例如,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这堂课不够完整。当然,我不是一味地追求课的完整性,只是这堂课是可以通过努力调整成完整的。

以上两点虽然都与教学经验相关,但不应该成为我逃避的借口。前辈的建议: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否可以选择更实际的内容?比如,说明文的语言赏析。

2、新授知识之前,是否能够让学生多花一点时间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可利用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3、在导学案的语言上要简练。

◆如何改进我的短板?思考了两点:

教学实录片段分析。可以给自己的课堂录音,课后选取交流的高潮片段做出实录并分析,若能每周一次,进步肯定大!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课。指导教师在听完课后能够坦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的指导,我要客观分析,虚心接受。

曾经在面试天然写作新教师的时候,问过所有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当其中一位老师回答我“是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时,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难以言喻。反思是一个新教师成长起来最有效的手段,这个成长不仅是在教学上的成长,更多的是他(她)面对这份职业在内心上的获得的一种对自我清醒的认识和自信,甚至,这种认识和自信会慢慢地迁移到他(她)的生活中,影响、改变他的生活。

优质课的反思结束了,但我对生活和教学的反思将不会停止!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2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学中采用:

首先,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新课让看图比较大小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接下来的“自由谈”,教师设计什么问题,而且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发表感想,不阻碍学生自由思想。最后请学生将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是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其次,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体验课文”,很有层次感。

第三、文章前三段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落日的'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奇思妙想,不妨设计以“他在落日的余辉中,走去”为题进行合理的想象。期待学生写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红色的余辉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顶上走步,他走来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规律地走。不过,他好象没有走对。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摆架式走,这次,他走得很平静,很有力,也很稳。

我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花时间、下功夫,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3

一,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有些地方有脱节之感

在教学环节中,虽然走的是“板块教学”之路,但有些地方衔接不当会造成一种脱节之感,是整堂课出现不够紧凑的弊端。如:最后课堂练笔的环节上,由于所衔接语言不到位,在总结完主题之后,直接要求学生完成这个练习,过渡比较生硬。而且这个练笔的内容属于联系描写的段落,与文章属于说明文的体裁看似关系 ……此处隐藏2191个字……”为线索,设置了“寻梦”、“解梦”、“延梦”三个环节,为这枯燥的说明文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二、明确说明文共性,寻找这篇说明文的个性

想学好一篇说明文,就必须有方法。阅读说明文应从何入手,先要给学生明确: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这五点是学习说明文必须掌握的,贯穿了一篇说明文的始终。这些说明文的共性问题,在上一个单元中就已经讲得足够详细了,而这篇文章在这方面的教学则是作为回顾复习、查缺补漏来处理。

在整个教学中,我反而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感受、寻找这篇文章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这篇说明文的个性——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展现落日的美。在处理这段描写时,我首先发问:“说明文语言一般较平实,修饰性的成分比较少,但说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写语言呢?”“说明文中添加描写成分作用是什么?”在一问一答中能使学生明白描写能是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三、拓展迁移内容必不可少

说明文教学很容易就会上成一堂物理课或者是生物课,而我认为语文课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那么,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以文悟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能一课一得,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讲授课文的最后,我预设了一个课堂练笔环节。首先,结合着课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日出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播放日出过程的视频片段,接着让学生做了一个写作练习,并做了适当点评。

当然,在各位有经验的老师们的点拨之下,我的课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处。

一、因为紧张关系,导致讲解某些问题时语速稍微过快

虽然是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也试教过了3次,对教学内容和顺序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可是站到讲台上还是会有一点儿的紧张,担心我所设置的环节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整堂课的缺失。所以在讲到一些回顾、再现知识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这样虽然可以争取到时间把后面的问题讲完,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是必须要谨记改正的。在课堂上,应该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状况,宁可慢一分把知识点讲透,也不可争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预设的课堂。

  二、对说明方法的讲解时,没有详细地对个别学生回答时存在的问题作清晰的`再讲解

在讲到这篇文章的说明方法时,我要求学生在文中寻找例子。当有个学生在回答时混淆了说明方法中的“举例子”和“引用”,当时我只是很简单地一句带过就算了,没有对这两种说明方法作一个详尽的区分,让具有同样疑惑的学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后想起来,当时应该抓住这个问题,做一个顺带的讲解,对说明方法中的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区分,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说明方法的区分了。

三、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朗读的训练还要加强

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朗读自己写日出的文字时,由于所请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使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变得有些遗憾。这也与我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较少导致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对朗读作针对性的指导。

四、在描写日出的环节中,如果抛砖引玉会更好

在描写日出的环节中,讲清楚写作要求,播放完两次视频片段后就让学生参考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些。感觉学生会有点惘然,事后思考,如果在学生写作之前把自己的习作当作范文来读。不要考虑学生会否抄袭你文章中的某些语言,只要他能用的准确,就应该给予及时表扬。这样既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勾起学生的创作灵感。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9

我通过拓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幻觉和真实,再一次的给学生视觉上和情感上的冲击,在我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由美丽到真实,有时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所以,你既要学会欣赏幻觉下的美,又能平静对待幻觉下的'真实,进而升华,生活很美,科学也很美。最后我展示了配乐朗读的结尾,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10

按照这个设想上完这节课过后,我当时就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一,文章读的不够,二文中的落日幻觉原因我引导解释的时间还太少。

我现在在想,现在那些学生也许只能用文字表述原因,到底脑海中有没有有关这些解释的景象了,也许不过是略知一二吧,因为我都是花了长时间了然的.,何况刚刚接触的学生。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不能一味归结为课堂时间有限。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11

如果中间细节处的修改不算的话,这节课恰好备了三遍,讲了三遍。第一次是市教研员听课,听课的前一天下午下的通知,没有试讲,直接上了课堂。那节课的基本设计是:感落日之美,析落日之幻,品落日之趣。所有的表格都是放在中间析落日之幻的大环节处理的,填写量的过大,加之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陌生,所以理解起来明显偏难。第二次是学校里自己试课,试着把作者描写的景物顺序放到第一个环节里去,能否增加理解的简易度呢?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参与度很好,也让我一度对这篇文章的授课充满了信心。第三次修改,我把导入的赘语去掉,把描写的景物概括试图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候让学生用来品悟小品文的描写之美和情感之美。

但是,结果似乎事与愿违。抓课文的景物描写成了难点,理解落日背后的成因也成了难点。我的预设在等待中很多都无法实现和解决。甚至学生的茫然告诉我,这四十五分钟里,这篇文章仍然还是陌生的',这让我很惶恐。深思之,痛问之,为什么会这样?

学情估计不足,似乎仍是我的一个大问题。尽管我为了防止学生对于文本所呈现出来物理学知识出现畏难情绪,在学案的编写上已经对部分名词加以阐述并留给学生时间去浏览了解,但仍然不尽人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和筛选信息,学生似乎一切都茫茫然不可知。这让我很自责。我是不是应该把题目设计的更基础一些更容易把握一些呢?

教学设计如何更贴近学生实际?我惯常是以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课文的,想要表达的太多,切入角度往往过大。如何更精一点,更细一点,更小一点,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一点?更具体更可操作一点?是不是需要记一记,是不是需要读一读,是不是需要写一写?如何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更深入的了解?这一切,我自己仍旧茫茫然不可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继续上下求索任重道远罢了。

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质课终归不是常态课,在45分钟的有效时间里,我们需要让学生对于文本有所把握,实现预设的导学目标,那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待学生的熟悉和长成,只能通过自己的技巧来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薄弱之项。

去虚华而归“真实”。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的课是“造”出来的,很多时候是为“课”而“讲课”,缺少自己对于文本的更深入理解和情感冲撞。这可能也是我难以选择有效的切入点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努力让自己沉下去,沉进文本,沉进学生,但是收效甚微。想来上一节好课,终归不是几日之功,还是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和积淀的。

很遗憾把这么美的一节《落日的幻觉》上成这样,中间问题多多,尚在整理头绪之中。希望下一节课,可以讲得更好。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