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7-29 08:51:07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把我的说课内容向各位老师作陈述,今天我说课的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的第一课时。

【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的善良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也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根据课标、教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1.初步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在学习过程中我打算通过朗读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

3.引导学生关心弱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心。

教学目标决定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难点是,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但对于《老王》这篇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散文来说,学生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程度和主题的深度理解上可能不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感悟。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以学定教,将朗读体会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同时采用主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

对于学生,我将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放映同学们熟悉的图片,再展示一幅陌生老人的画像。然后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经常会关注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伟人,有耀眼光环的明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像这位老人这样的普通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讲述普通人的文章——《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初读,深入研读,可以初步了解要学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在学习课文前,我会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朗读课文。

1.找出默存、干校、眼翳、愧怍等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2.本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3.本文一共写了老王的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这篇课文,以杨绛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老王生活的几个片段,表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心地善良。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兴趣、思考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他的“苦”体现在哪里?“善”又体现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大家交流分享。

本环节中我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同时注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解决本课难点时,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老王为什么最后又收了钱?”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为了让学生对本文中像老王一样贫苦又善良的人有所深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结:同学们,其实像老王这样贫苦又善良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去给予关心和帮助,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善待别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六、作业布置

为了加深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激发他们的善心和爱心,我布置了“写一封信给一个你认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的作业。

【说板书设计】

为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老王

苦 善

生活艰难 半价送冰

孤苦伶仃 免费送人 关爱弱者

身体缺陷 病中送物

【说教学反思】

一节真正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我今天的预设,其实很多教学情境是不能预设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很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大胆的追问,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和学生同行,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的无污染的语文课堂,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第四大节第二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是一节实践探究课,主要目的是亲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知的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又一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它不仅是几何中的基本计算,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渗透了立体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转化思想;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另外,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圆锥的特征,弄清圆锥侧面展开图中各元素与圆锥中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推导、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锥侧面积的推导,体会空间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方法;发展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 ……此处隐藏13295个字……,悬挂的灯管等,进而得出静止的物体是平衡状态。这是学生看到的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是什么呢?老师立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列举的几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平衡物体的受力有个全面地认识,进一步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环节三:师生合作、解读探究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猜一猜] 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

[议一议] 在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说明合理的实验步骤;

[做一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探究卡,分组合作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做法:让学生按照投影上的步骤去操作,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填空。然后让学生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关系和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以及合力。

活动二:对比演示、观察归纳

◇ 与学生实验对比,老师对硬纸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学生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进一步体会同一直线的深刻含义。

◇ 硬纸板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硬纸板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硬纸板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学生通过讨论、补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三:深入探究、完善概念

◇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定静止吗?老师演示钩玛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观察,深信不疑的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熟悉的厢式电梯中间的运行过程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结合生活,学生清楚了平衡状态,不仅局限于静止,也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但完善了平衡状态的概念,更清晰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为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

环节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我设计了三个梯度的讨论问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

【议一议1】: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表示物体所受重力?

既学习了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又实现了测量物体重力方法上的逆向迁移;

【议一议2】播放视频

起重机竖直匀速吊起重2×104N的货物,在空中水平匀速移动3m,又竖直匀在这三个阶段,起重机的拉力大小关系:

注重方法教学,指导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议一议3】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一下物理课本沿水平桌面移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目的:应用知识、迁移能力

环节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以解决杂技椅子顶为话题,总结出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又结合图片,利用平衡知识解释生活中其他的平衡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应用意识。

环节六:巧布作业,动手动脑

作业的布置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布置,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巩固新知,而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提升了情感。

以上是对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阐述,谢谢各位!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把握100以内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绘。

能力目标:借助直观和经验,学会用“比较”进行猜数,并对猜数策略有所感悟。

情感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能乐于表达交流,善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具体含义,能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或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一对一的猜数。

四、说教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孩子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性学习,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

根据教学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课前谈话的时候我让学生自由地数了数听课老师的人数,问老师的人数和小朋友的人数比怎么样?接着就自然地开门见山引出了课题。

2、在猜中学习新知

课的开始,我从孩子们喜欢的弹珠引入,和他们一起玩猜弹珠的游戏。先出示10颗让孩子观察,然后出示红珠子,让学生通过和10颗蓝珠子进行比较以后猜一猜红珠子有多少个,接着让孩子观察14颗红珠子,猜绿珠子,在孩子猜的过程中,适时提问为什么猜这个数,自然就能引导孩子说出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四个词语,孩子可以从图上直观地对这些词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通过这样的“猜珠子”的游戏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出现这四个词语后,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让三种颜色的珠子一起出现,让学生用新学的这四个词语来比一比,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最后,把珠子去掉,就剩下三个数让学生再来说一说,这时从直观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生能够通过跳一跳轻松摘到果子。

3、在玩中巩固新知

在孩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和孩子们再玩猜一猜的游戏,首先是猜实物小棒,通过让学生观察10根黄色小棒,相比较后再猜红色小棒,让孩子在猜数并说理由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多得多”;接着是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抽象的数,在猜数的过程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最后我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孩子去体会这四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4、在活动中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些活动,比比身高(孩子和孩子比、老师和孩子比)、比比教室里和身边的一些数量大小,让孩子尝试用语言描述的同时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最后由一个同桌猜数游戏,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增强合作能力。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